双节溯源话古今,语手工韵汇中西
在全球化与文化自信并行的时代语境下,广州工商学院东北州立联合科技学院于三水校区第三综合楼开放空间举办“劳动节和青年节的历史与意义”主题英语角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劳动节与青年节的历史内涵,通过“英语表达+文化解构+实践创作”的多维模式,引领学生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节日认知,提升语言能力。
溯源双节历史,厚植精神根基
活动以“The Torch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为叙事主线,主持人朱海霞老师以英语引入两大节日的历史经纬。在劳动节板块,通过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劳动条件的图文资料、1886年芝加哥罢工事件的动态时间轴,系统梳理节日从“工人运动抗争符号”到“全球劳动尊严共识”的演变历程。对比俄罗斯劳动节阅兵的庄严、泰国“全国模范劳动者”表彰仪式的温情,学生们直观感受文化差异下的节日共性——对劳动价值的礼赞。

创意手工体验共筑文化纽带
手工环节以彩色扭扭棒为媒介,将抽象的节日精神转化为可触的创意表达。学生们参照视频教程制作郁金香、蝴蝶与四叶草,将手工创作转化为跨文化知识交换场。彩棒在指尖跳起草叶与金属的圆舞曲,明黄扭棒如被阳光浸透的麦浪,层层旋出郁金香的馥郁花香。花瓣边缘刻意保留的螺旋纹路,恰似劳动者掌心的茧纹,在扭转缠绕间诉说着岁月的刻度;花茎以深绿扭棒拧成齿轮与麦穗交织的纹样,齿轮的齿牙间还嵌着微型扳手造型的银灰饰件,仿佛将工业革命的铿锵与田园劳作的温润熔铸一体。


多元激励机制,激发参与动能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立了奖励机制。每次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可加学业分0.2分,还能获得小礼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通过扭扭棒手工环节,有效锻炼了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创作的动手能力。


思辨飞扬:自由交流中的认知跃迁
活动尾声,手捧扭棒作品的参与者们在镜头前绽放笑容,手中的“文化信物”与眼中的光芒交相辉映。正如主持人朱海霞老师在总结时所说:“当劳动节的奋斗精神遇上青年节的热血担当,当扭扭棒的创意遇上英语的表达,我们不仅学会了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更在交流中看见了多元文化的星辰大海。”这场以语言为桥、以手工为媒的实践教学,不仅是英语能力的训练场,更是青年学子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课堂。期待下一次相聚,继续在语汇与创意的碰撞中,书写更多关于成长与超越的精彩篇章。

稿件来源:联科团委学生会
整合:郄欣羽
初审:许文菲
复审:何涛
终审:黄喆诚